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15|回复: 0

谭建光:一场社会力量举办的志愿服务项目赛

372

主题

0

回帖

1199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199
发表于 2024-7-14 17:57:2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一场社会力量举办的志愿服务项目赛

健全全面参与的志愿服务动员体系案例之一


谭建光
(转自“公益慈善学园”)

今年是志愿服务项目竞赛的“大年”,第七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进入各地区赛会的热潮,其他红十字志愿服务项目赛、文明实践项目赛、社区治理项目赛等陆陆续续兴办。我应邀参加一些党政部门、群团组织主办的项目评审,包括全国赛和省市赛、县区赛,发现各有特色、不断创新。最近应邀参加一个非常特别的志愿服务项目赛——广东省麦田教育基金会(以下简称“麦田”)举办的麦田项目交流会。说它特别,是因为麦田项目交流会(简称“麦交会”)与我参加的其他赛事不同,纯粹就是社会力量自主主办的项目赛。但是,从项目内容和评审标准看,又是学习和借鉴了很多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以及其他部门、组织项目赛的经验,同时也有社会组织注重流程和效果的特点。我欣然答应做“麦交会”的评委,一方面是为了支持麦田,支持莫凡等公益人士;另一方面也是想去学习借鉴,看看社会力量、民间方式的志愿服务项目赛是怎样做的。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健全全面参与的志愿服务动员体系”;同时提出“推进志愿服务项目化运行,打造主题鲜明、独具特色、群众欢迎的项目。建立项目库,持续推出服务清单。加强全流程质效管理,做好效果评估,改进服务内容、实施方法。”我们需要从不同类型、不同特色的志愿服务项目赛中总结经验、促进完善,也不断探索项目化运行的有效机制,不断探索建立多种形式项目库提供复制推广的路径。现在“麦交会”项目评审工作顺利结束,我就整理材料,理清思路,撰写分析文章提供志愿者和志愿组织分享。




01“麦交会”志愿服务项目赛的社会化特色

“麦交会”是国内少见的社会力量、民间组织独立兴办的志愿服务项目赛;同时,也是党建引领全面参与志愿服务的一个有益的观察点。一方面,麦田关注和学习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以及各类志愿服务专项赛、公益创投大赛、慈善项目大赛等经验,发现不仅仅是为了选拔优秀项目,更重要是通过竞赛、赛会促进项目提炼提升,促进公益志愿服务人员的素质提高。另一方面,伴随麦田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吸引参与的志愿者越来越多。据了解,在麦田网络论坛注册的达到18万多人,大部分参加过一次以上的志愿服务活动或者捐款资助活动,其中三万多人持续参加志愿服务。同时,麦田拥有90多个团队,其中三分之一持续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这样,为了解决志愿服务活动水平参差不齐,志愿服务项目质量差异较大的问题,麦田从2023年就启动“麦交会”活动,2024年的“麦交会”围绕“成为更专业的助人者”年度主题,通过项目申报与评选,挑选一批由麦田各地团队和由麦田志愿者发展而来的组织所运营的优秀项目,为其提供表彰和资助,更重要是为各志愿服务团队、志愿者提供交流学习平台,提高项目服务专业化发展能力,促进团队提高服务效果。我在参与和观察“麦交会”评审活动的时候,发现社会组织主办、社会基金资助、社会力量参与这三个特征,非常值得关注和重视,非常值得分析和研究。与此同时,麦田成立党支部,开展学习习近平同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指导公益慈善、志愿服务的科学发展,激励党员争先示范、做好引导,带领广大志愿者将关爱服务做得更好,真正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山区农村家庭及其子女的需求。这样,党建引领全面参与志愿服务,就在麦田的服务活动,以及“麦交会”的优秀项目中获得充分的体现。

第一、社会组织主办:麦田计划
“麦田计划”既是一个公益项目,也是一个纯粹由民间发起、民间运行、民间壮大的公益组织。这是一个看起来非常松散的组织,并没有专门的“麦田计划”组织形态,而是通过网络和论坛组织起来,共同开展公益志愿服务的集合体。但是,这又是一个非常具有文化凝聚力的组织,来自全国数万名见面或未见面的志愿者都非常认同“麦田文化”“麦客文化”“麦苗文化”等等,并且作为自己生活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实,“麦田计划”公益志愿服务,就是一个人的一时冲动而发起的。百度词条中是一个非常简要的“传说”:2005年,一个自由画家到一所云南山区小学支教,小学的女校长对他说:“孩子们从小到大,没看过一本课外书,他们不知道白雪公主,也不知道安徒生……你能不能帮忙筹集一些,旧的也行。”他答应了。回到深圳,他在个人网站发起“麦田计划”,这个人就是莫凡。今天,伴随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国家对农村教育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力度加大,“麦田计划”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的“助学”资助、“读书”服务,转变为促进偏远山区孩子、城市流动孩子的身心健康、全面成长提供关爱服务。因此,“麦交会”的项目就体现出社会组织对新时代少年儿童健康发展、快乐成长的深度关怀、全力关爱。

第二、社会基金资助:广东省麦田教育基金会
广东省麦田教育基金会是一个公募基金会,也是一个社会影响力非常大的基金会。其主办的“麦交会”就汇聚了全社会方方面面的资源支持。从2023年基金会获得的捐赠资金(未包含物资捐赠)看:企业捐赠127家,共331万多元;爱心网友捐赠有180批(包含网友集体捐赠和个体捐赠),共1233万多元;公益合作伙伴捐赠有18个,共535万多元。当然,这些捐赠绝大多是用在关爱帮助有需要的少年儿童成长,其中仅仅是一小部分资助“麦交会”的项目实施,促进项目发挥示范作用。然而,这个很小部分的资金,也蕴含着广大捐赠方的寄托和期待,盼望“麦交会”的项目越做越好,更加有效地帮助孩子们、激励孩子们。

第三、社会力量参与:各行业各阶层参与
我感觉,用两个词表达麦田志愿者的特色,就是社会的“聚宝盆”和“万花筒”。因为,我这次前来参加两个活动:一个是麦田19周年的庆典;另一个是“麦交会”的评审。来之前我印象中麦田的志愿者有些是大学生,有些是社会人士。但是,两个活动让我惊讶地发现,麦田志愿者“无所不包”“无奇不有”。有大学生、工人、农民;也有文化人士、新行业人员、自由职业者;同时也有机关党员干部、国有企业领导、公安司法人员等。他们都穿上橙色的“麦服”,看不出什么差异,但是在分享心路历程、展示项目经验的时候,就联系到本职工作特点,让我了解到志愿者的多样性、丰富性。也就是说,参加“麦交会”申报和展示的项目,每一个团队都是来自各行各业、方方面面的人员。这几百人、几千人、几万人都被麦田的教育观以及公益价值理念所吸引、所凝聚,成为乐于奉献、助人为乐的“老麦客”“新麦客”。这样,与我参与其他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的评审所见有区别,其他志愿服务大赛中的项目团队,有些是大学生志愿者组成,有些是社区居民志愿者组成,有些是专业志愿者组成。但是,“麦交会”的公益志愿服务项目,每个项目团队的成员组成类型多样、资源丰富。这样,项目的实施和发展就有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我这次参与加麦田的19周年庆典,以及“麦交会”项目评审,进行观察与思考,获得较大的启发。从形式上看,庆典活动以及项目评审都是社会化运作的,但是从本质上、内涵上都蕴含着新时代的精神,蕴含着党的为人民服务宗旨引领,蕴含着全体人民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景。


02“麦交会”志愿服务项目赛的优秀项目

今年的“麦交会”项目评审,经过初审和筛选之后,有12个优秀项目参加决赛。我作为评委之一,详细浏览项目申报书,认真观摩项目展示,对一些优秀项目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此对项目逐一分析,提供参考交流。

第一、小麦苗成长营:儿童的成长与贡献
山东省东营市麦客志愿服务中心项目团队申报的“小麦苗成长营”,是根据与东营当地以及沂蒙地区43所乡村学校十多年的合作基础,对乡村孩子以及在地流动儿童缺乏兴趣发展机会的需求把握基础上,尝试两个方面的探索创新:一是“小麦苗成长营”,即在日常化关心帮助的同时,利用寒暑假等契机,组织以乡村儿童为主的“小麦苗”们到城市参观、游学等,在此过程中增长见识、丰富内心,同时增强团队交往、提高发展能力。二是“小黄河讲解员”,即选拔优秀的城市流动儿童作为“小黄河讲解员”,链接国家方志馆黄河分馆、东营市党史研究院等资源为其提供演讲表达能力等培养,为孩子们提供尝试讲解的服务平台,获得社会的认可和赞赏。这样,来自山区的留守儿童、城市流动儿童等特殊家庭的孩子,在成长营交流、讲解团实践中逐步改善心理孤单、个性孤僻的问题,变为具备开朗、大方、勇敢、自信等特质的孩子。尤其是项目团队介绍一些原来“不敢说”“不愿说”的小麦苗,经过学习和锻炼,主动要求“先说”,积极争取讲解机会,帮助他们未来拥有信心走向社会、自主生活。因此,这个项目的精彩展示介绍获得评委们的高度认可,获得非常可喜的成绩。

第二、国象课堂:兴趣爱好引导自强不息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麦田公益发展中心项目团队申报的“国象课堂”项目,是针对山区农村孩子以及流动家庭孩子的思维能力发展较为欠缺的困境,探索运用国际象棋这一兴趣活动的学习方式,为其提供思维训练的支持和帮助。团队利用包含国家级教练在内的专业力量支持优势,引进国际象棋进入省内7所乡村学校的第二课堂,吸引孩子的学习和训练,逐渐提高思维能力和行动能力。项目围绕“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激发青少年 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不断丰富服务活动的内容。一方面,麦田计划志愿者以及邀请国际象棋获奖棋手、热心棋手等,为乡村学校的孩子们辅导棋艺,实现对孩子自信、提升勇气,促进人格的发展激励;另一方面,逐级设置国际象棋比赛序列,如班级赛、学校赛、区域联赛、参加国赛等等,让孩子们获得表现展示的机会,获得走向社会的舞台。昆明麦田计划的志愿者从陪伴成长、学习辅导、心理支持到国际象棋进课堂、搞比赛、作传播等,逐渐培养乡村学校的孩子们自信自强精神、自主发展能力,取得明显的成效。

第三、我的情绪我做主:让童年向阳花开
麦田大连项目团队申报的“我的情绪我做主”项目,展示介绍的过程获得意外的好评。因为,近年来关于少年儿童心理健康、心理辅导的志愿服务项目日趋增多,不论是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红十字志愿服务项目赛、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赛、社区治理志愿服务项目赛等,都涌现出大量心理志愿服务的项目。有时候,评委们的感觉大同小异,特色鲜明的较少。然而,大连团队展示项目的时候让人耳目一新,越来越关注和期待。一是志愿者团队注重科学的测评分析,寻找问题的症结,提供有效的服务。如团队对这些留守儿童、流动儿童进行了关于情绪认知的一些简单测评,发现孩子们对情绪的了解比较有限,情绪词汇的已知数量平均在10-15个左右;对情绪表现感知比较高的主要有生气、愤 怒、伤心、高兴、开心等显而易见的层面,而委屈、压抑、抑郁、平静、期待等更深层面的难以感知;对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通常也只是哭、找父母、忍耐或找老师等简单粗浅的做法,没有掌握从自我的角度更有效和更积极的应对方法。相比之下,心理认知能力强的孩子不仅学业成绩比较好,人际关系也比较和谐,做事的成功率也比较高。这样,找准了问题、找对了路径,少年儿童心理志愿服务就明确了发展路径。二是志愿者团队的素质高、服务效果好。大连团队招募的心理服务志愿者,有些是心理咨询专业人士,有些是志愿者认真学习考取心理咨询资格证书,最重要是在心理服务的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服务水平。如进行展示的大连项目团队志愿者,就是拥有心理咨询资格和经验的退休公办幼儿园园长,介绍心理服务的时候非常自信。三是开展的服务活动丰富多样。特别是研发制作“情绪四项棋”,让孩子们日常有机会回顾和情绪相关的内容,以便形成感知情绪、管理情绪的良好思维模式;孩子们备有情绪管理手册,日常可以学习复习;还有自我情绪感受记录本,便于孩子们情绪的自我觉察。在此基础上,开发和设计各种游戏活动、互动行为、沟通辅导等,吸引孩子们在轻松自如的活动中提高情绪管理能力、培养健康心理。这种项目值得关注和重视,也是青少年心理成长非常需要的。

第四、心藏行动:为了最最需要的孩子们
麦田泉州项目团队申报的“心藏行动”特别打动我,也让我非常关注。其实,还在项目展示竞赛之前,在“麦客有约”的访谈节目中,团队负责人和志愿者就介绍了起源和过程,特别艰辛艰难,又特别有意义。泉州团队在偶然的机会,得知川藏高原仍然有些特殊的儿童,由于各种原因不愿上学或者不能上学。国家对农村和山区的儿童入学采取免费政策,并且还有免费午餐和其他补助,解决很多农村家庭的后顾之忧。然而,有些高原家庭因为其他方面的生活困难,或者家庭出现意外变故等原因,就导致有些儿童没有上学,或者上学断断续续。特别是当地有位教师收留了30个寄养在亲戚家的孤儿或单亲困难家庭的孩子,定期用自己的工资为这些孩子提供物资帮助。为此,泉州团队就想方设法为这些有需要的高原孩子提供资助和帮助。项目积极募集资金,为孩子建立了一个活动中心,作为服务的主要阵地,在这个固定的活动空间中为甘孜地区地特定的学生群体定期开展作业辅导、兴趣活动和眼科义诊等活动;同时也在活动中心中建设图书室,面向本乡村民和学生开放免费借阅。乍看起来,这些志愿服务活动非常普通、非常简单,但是要面向川藏高原的孩子们提供帮助,就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的困难。如关爱帮助以及图书设备的资助资金怎么筹集,泉州项目团队从自己的努力到联动四川在地团队的资源,再到获得莫凡等支持联动八个地区麦田志愿者团队的合作支持,才使得资金资源得以持续保障。又如千里之外的关爱服务,如何坚持下来、定期开展,让高原的孩子们感受志愿者的温暖、获得志愿者的启迪。泉州团队联合四川团队以及其他爱心团队,定期不定期跋涉在高原地区,克服缺氧、不适等种种困难,让对孩子们的关爱持续不断。确实,生活在城市或者生活在平原的孩子们,是无法想象生活在山区、生活在高原的孩子们遇到的种种特殊困难。泉州团队志愿者,以及合作服务的各个地区团队志愿者,就是用自己的爱心和坚持,为高原有困难、有需要的孩子们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提供心心相印的激励,引导高原孩子们健康成长、健全人格。

第五、科创向未来:激发少年儿童的创意
济南市麦田公益服务中心申报的“科创向未来”的项目,的的确确是志愿者为孩子们创造未来,志愿者带孩子们创造未来,志愿者激励孩子们创造未来的项目。团队发现,近年来,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公益事业的发展,偏远山区孩子的教育现状也日益被社会所关注并得到了很大改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体系的变革,偏远山区孩子们对基础学科的学习因教育 资源不足导致的教育差异已经逐步拉大了“城里孩子”与城市困境儿童、山区孩子之间的差距。这种差距,在科创教育的普及上尤为明显。为此,团队针对农村城市化的新社区少年儿童,开设机器人、少儿编程、趣味 魔方、科学实验、智能无人机、3D建模等科学创新课程。开拓孩子们的视野、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培养孩子们的科创能力,在新的起跑线上获得竞争发展机遇。项目从2017年开始实施本项目,陆续覆盖山东省 8个区县、25个社区、45个学校、40000余人受益。这是麦田计划公益志愿服务,从最初的助学服务,到励志成长服务,再到面向未来的少年儿童科创能力培养服务,实现提质增效、转型发展,产生全新的社会效益。

第六:蓟艾手工实验室:中医健康少年行
黄冈市麦田公益服务中心项目团队申报的“蓟艾手工实验室”项目,虽然评审获得的分数不是很高,但是我印象比较深,觉得是很有价值的志愿服务项目。团队志愿者在关爱帮助“麦苗班”孩子们成长的时候发现,这些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因为缺乏亲情,缺少交流,有一定程度的孤独、自卑等现象。为此,团队积极寻找能够让孩子们发挥特长、发挥作用的机会,增强“麦苗班”学生的自信心。这时候,志愿者发现当地非常有名的中医文化、蓟艾文化就是非常好的契机。蕲春县位于湖北省东部,是蕲艾的原产地和主要种植区之一,蕲艾作为中医药材中的瑰宝,其独特的药用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学校作为培养未来人才的重要基地,有责任和义务将中医药文化传承和创新融入日常教育中。以本土中医药文化与麦苗班教育相结合,旨在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深入了解蕲艾的药用价值和制作技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鼓励孩子们用自己的劳动成果去满足自己的需求,实现个人价值,用自己的身体力行来改善周围及社会环境,达到助人自助的境界。该项目于2023年与当地的企业进行合作。2023年底基金会走访黄冈麦苗班项目时观看了孩子进行该项目的本土化手工劳动课程及制作的作品;2024年黄冈麦田发起该项目,联合蕲春县团委、第四实验学校檀林校区等共同开展此项目。该项目计划邀请当地蕲艾生产公司作为本项目的专业指导公司,为项目提供蕲艾制作的技术指导;选择高品质的蕲艾、制作蕲艾产品安全易操作的设备,还有纯熟的制作工艺,在产能、产品质量上均有保障。产品选择制作手工蕲艾艾条、泡脚包及香包等易上手,安全性高的产品。在外部包装上,由黄冈麦田提供支持联合大学生志愿者进行设计与推广。这样,通过团队志愿者的牵线搭桥、齐心协力,构建“麦苗班”学员义务参与蓟艾简易制作和蓟艾文化传播的服务,既能够发挥自己的劳动和特长为社会做贡献,也能够获得一定的收入作为“麦苗班”开展素质教育、社会实践的活动经费。并且,在参与蓟艾文化体验的过程中,“麦苗班”学员对优秀的中华文化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有更加浓厚的热爱。

这些麦田的公益志愿服务项目,我并不熟悉。现在,仅仅是通过浏览“麦交会”项目申报书,听取项目展示介绍,进行初略的分析。既关注这些项目的社会价值,也关注这些项目的特色亮点。其中,有许多是与其他各类志愿服务项目赛相似的,但是也有一些具有麦田独特性的要素,值得深入发掘、深入研究。



03“麦交会”志愿服务赛的发展趋势

麦田的公益志愿服务,经历21世纪初至今的风风雨雨,不仅仅坚持下来,而且不断发展壮大、成长成熟。从最初的一个人、一群人,发展为现在拥有网络论坛成员十八万,活跃志愿者三万多,并且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有广东省麦田教育基金会以及东营市麦客志愿服务中心、昆明市西山区麦田公益发展中心、佛山市麦田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上海市普陀区上麦公益发展中心、高青县麦田创新发展中心、古丈县麦田志愿服务中心、贵州麦田公益助学中心等22个正式机构,拥有90多个分支团队(其中50多个正常化开展志愿服务)。从2023年开始,每年举办“麦交会”为各个地方团队和组织提供项目经验交流与学习平台,并选拔优秀项目进行资助和传播,为公益志愿服务打造特色品牌,为各个团队提供可复制推广经验参考,不断扩大志愿服务,帮助更多乡村儿童成长。我浏览麦田的资料,评审“麦交会”的项目,感觉具有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第一、价值导向突出,培育家国情怀
麦田计划发起的初期是针对山区农村,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儿童开展助学志愿服务为主,经过19年的发展变化,如今公益志愿服务的方向发生调整,内容于形式也不断丰富。伴随社会经济发展,国家教育政策的完善,乡村孩子入学需求、免费教育需求等都获得政府的支持,获得政策的扶持,从而实现愿望和需求。这样,麦田公益志愿服务的项目,一方面专项针对偏远地区有些群众观念制约,或者父母对孩子缺乏关爱,或者留守儿童、流动儿童亲情陪伴不足等,进行“补充式”“辅助式”的关爱和帮助,为特色孩子们提供健全的成长环境。另一方面,麦田公益志愿服务项目的价值取向不断扩大,不仅仅是关心帮助孩子的个体成长,而且关心帮助孩子们具有正确的人生追求、发展愿望,特别是逐渐确立培养孩子们浓厚的家国情怀。从“麦客有约”的分享交流,以及“麦交会”的项目展示,我看到非常多的麦田计划志愿者都是改革开放的参与者和受益者,都是全面现代化的建设者和受益者。他们在关心帮助特殊孩子的时候,也引导孩子们“爱自己、爱家乡、爱中国”。首先是引导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不自暴自弃,要自尊自爱,学习做自信自强的人。其次是引导儿童爱生长的土地、熟悉的家乡,再困难、再艰辛也不埋怨、不怨恨,而是培养对家乡一草一木、一点一滴的爱,从而成为有良好情感的人。再次是引导这些孩子们爱中国,爱祖国和人民,愿意成为对国家有贡献的人。这种公益志愿服务的价值提升,是麦田近二十年发展不断感悟和进步的,也是我们国家很多公益志愿组织不断感悟和进步的。

第二、需求导向突出,聚焦解决问题
从“麦交会”项目的特殊看,需求导向非常明显,就是发现问题、发现需求,针对性提供公益志愿服务。这是麦田最初诞生的鲜明特点,一直坚持到现在,也会长期坚持下去。麦田的志愿者不是“为志愿而志愿”“为公益而公益”,不是仅仅凭着自己的热情和兴趣就开展公益志愿服务;而是非常明确地以发现困难、发现问题、发现需求为起点,设计和实施服务项目。从最初仅仅是为了山区助学的需要,到现在拓展为关爱山区儿童、流动儿童丰富阅读的需要、心理成长的需要、兴趣发展的需要、参与社会的需要等等,设计和实施一个个特色项目。因此,近20年来,麦田的公益志愿服务项目,就能够一点一滴促进问题的解决,改善儿童的发展环境,创造更好的成长机会等等。

第三、务实导向突出,力求做出成效
我们观察和评审“麦交会”项目的时候,发现务实、实效是非常突出的特点。这与麦田志愿者的组成有关,大多数的志愿者团队,不是单一年龄群体组成。譬如说,不是单纯由大学生志愿者组成,不是单纯由老年志愿者组成等,而是“混合式”的志愿者团队居多。也就是说,每个志愿者团队的核心,都有几位是在机关党委工作、工商企业工作的骨干人员,也吸引当地的老年和妇女、青少年等参与。我们在评审项目的时候发现,各个团队上台的志愿者展示介绍,在台下有很多大人小孩志愿者为项目加油打气。因此,这些有社会经验的人士作为麦田志愿者团队的骨干,特别注重开展服务要有切合实际、具有实效。从项目申报书看,在项目预期成效的列举,以及项目经费预算等两个栏目,都写的比较细致、比较科学,比其他项目赛的申报书更为详细。这也是值得各类项目赛学习借鉴的。

第四、系统导向突出,不断延伸转型
我曾经与麦田计划发起人莫凡交流,“为什么麦田计划这么多年来能够持续发展壮大,其中哪些因素最重要?”莫凡说也不清楚,期间也经历困难和转型,但是一直坚持和探索,就成为今天意想不到的新局面。在观察和评审“麦交会”项目的时候,我还是思考这个问题。也许,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经验,就是莫凡以及一批麦田的核心成员、“铁杆志愿者”具有各种专业背景,或者是设计人才,或者是企业高管,或者是党政干部等等,不是停留在仅仅凭爱心热情做志愿服务,而是运用智慧和知识分析社会发展和需求变化,不断调整和拓展服务领域。从简单的助学到山区儿童成长支持,从知识的传递到儿童心理健康发展,从关爱帮助儿童到引导儿童参与社会等等,都并非是最初就设定的服务内容,而是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增添的内容,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力。这里面就蕴含着系统思维,即不是单纯盯着一件件事情,而是感悟和把握社会变化,推进和创新麦田的公益志愿服务。

第五、共享导向突出,面向社会推广
我虽然一直关注麦田,与发起人和一些骨干有交流沟通,但是尚未正式参加麦田的活动。这一次我答应参加周年庆典活动、评审“麦交会”项目,也是为了真正了解“麦田现象”。其中,最有感触的就是“麦田大家庭”,既是指每个麦田服务团队的“小家庭”,也是他们所说“大麦田”的“大家庭”,还有面向社会辐射影响的“大大家庭”。一方面,麦田的志愿者都以“麦客”身份为自豪,也亲切地称呼关爱的少年儿童为“麦苗”。这次19周年庆典活动,有个传统的分享环节,原来名称是“老麦有约”。今年开始改为“麦客有约”。也就是说不强调和突出“老麦”的资历,而是让加入麦田大家庭的成员都有分享表达的机会。另一方面,麦田志愿者非常乐意在社会化展示和介绍“麦客”的身份,让社会各行各业的人受到吸引,乐意加入。如认识的一位深圳志愿者“羊羊”,在我乘坐飞机时就发微信来,说看到我的名字标签,非常高兴。她还发来很多信息,介绍深圳麦田计划最早的捐助者和参与者,迄今参与那些服务活动。确实,这些年来,我在广东乃至其他省市,见到有麦田的志愿者,他们都非常乐意、非常自豪地介绍参与哪些服务、帮助哪些人群、具有哪些收获等。这种热衷共享、乐于共享的氛围,让麦田的公益志愿服务既能够吸引成千上万的“麦客”,也能够影响千千万万的社会人群。我想,这也就是麦田的特殊魅力所在。其实,这次“麦交会”也有一个小小的插曲,有个镇江市麦田慈善基金会的儿童心理服务项目,最后安排上台进行展示与宣讲,在“麦交会”活动参与了项目优化与项目展示,但是不参加项目路演与评审。他们不需要资助,也不需要表彰,就是希望通过展示分享,让更多的团队了解已经成型的心理服务经验和课程体系,免费提供大家共用。这种真正体现共建共治共享的志愿服务团队做法,给我们留下非常深的印象。
我与广东省麦田教育基金会的接触不多,经常是偶尔了解一些,碰巧交流一下。这次抽空参加周年庆典活动和评审志愿服务项目,看到社会力量发展志愿服务的生机活力,看到社会力量组织志愿服务项目赛的特色亮点,为此专门整理资料,撰写文章,提供各地区、各组织参考借鉴,欢迎大家分享交流。

作者简介

谭建光(1960年——),教授。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原副会长,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理事、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理事、广东省志愿者联合会原副会长、广东省社工与志愿者合作促进会荣誉会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州志愿者--启智成立30周年纪念版 © 2001-2024 Discuz! Team. Powered by Discuz! W1.5
关灯
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