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实践 力争上游
河南省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特色与经验分析
谭建光
当前,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进入新阶段,面临新机遇,也遇到新问题。一方面,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议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求“改进创新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工作机制。”另一方面,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宣传部门统筹协调志愿服务的职能划归社会工作部,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方式和内容发生变化。这种情况下,有些地方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者出现困惑,不知道创新和发展的方向;有些地方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者出现徘徊,缺乏发展前行的动力。在这个时候,如何理解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重要性和有效性,如何做到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只能加强不能削弱”,都是值得关注、值得思考的问题。河南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坚持围绕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的主线,坚持通过关心群众、服务群众从而实现凝聚群众、引导群众、教育群众、激励群众,激发全民热情和力量,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我们这几年到河南省参加新时代文明实践培训、调查,以及参加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评审,与省市县镇各级文明实践工作人员交流,与文明实践志愿者骨干交流,感觉到这些党员干部、志愿者骨干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钉钉子精神,适应社会形式的发展变化,不断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不断创新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取得良好的成效,也积累丰富的经验。为此,我们进行整理分析,提出文明实践的“河南八条”经验,提供各地区分享交流。
01力争上游我对河南省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印象最深的就是“力争上游”。因为,从最开始全国启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的时候,河南省不是第一批试点县区,也没有获得试点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但是,河南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积极争取省委省政府的支持,率先启动和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最重要是做好顶层设计和基层布局。从顶层设计的方面看,在制定省级政策措施,争取省级资金扶持的同时,还在河南省委党校、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郑州师范学院、河南省团校等建立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培训基地,在各个地市建立省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并且鼓励镇、村积极参与、大胆创新。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有两次:一次是2019年夏天,我接到河南省团校的电话,邀请我为许昌市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者、志愿者进行培训授课。当时我行程非常忙,就一再推辞。但是,团校基地同志告诉我说省委宣传部非常重视,要求一定要邀请高水平的导师,将文明实践“开局”工作做好。于是,我就在为山西省文明实践培训班讲课的同时,挤出两天时间赶到河南许昌,为文明实践工作者、文明实践志愿者授课。与此同时,许昌市委宣传部、文明办领导还邀请我深入县区、社区调查研究,对于基层干部群众热情探索文明实践新形式、新活动有较多的认识。另一次是2020年上半年,有一次我接到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委宣传部、文明办的电话,邀请前往为基层干部、志愿者骨干讲授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课程。我也是因为行程太多就婉拒了。但是,惠济区的同志先后打了几次电话,非常热情、非常诚恳。他们说虽然是刚刚开展这项工作,但是确实很想做实做好,真正惠及群众。于是,我记得是在广东省湛江市讲课后,挤出两天到惠济区讲课调查,然后直接到山东省日照市讲课辅导。在惠济区讲课之前,宣传部领导很诚实、很诚恳地对我说,“谭教授,来自镇、村的基层干部理论水平低,对文明实践不了解,听课不够认真的话,请您多担待一下。”然而,我开始讲授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介绍全国各地做法和案例的时候,来自镇、村的基层干部和志愿者骨干非常认真、认同感强。课后,宣传部领导说,“大家没有想到文明实践这么有实效,这么受欢迎,现在基层干部知道怎么做了。”据说,惠济区是通过很多渠道才找到我的通讯方式,直接联系和邀请的。后来,河南省和郑州市宣传部的同志说,惠济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就是通过培训和辅导,提高了基层干部、志愿者骨干的认识,激发了创新热情,很多工作就越做越有成效了。其实,河南省各个地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都是力争上游、不甘后人,每年都在把握新方向,每年都在推出新措施。每年都在提高基层干部和志愿者骨干素质,每年都在开展文明实践项目展示和创新辅导,就逐渐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做出特色、做出亮点,服务群众好、社会影响大,取得明显的成效。
02用心传播
新时代文明实践开展的各项工作,以及实施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项目,都要围绕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的主线,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激励人心。河南省近年来积极探索思想传播的有效途径,特别是通过党员、志愿者骨干、热心群众的“口口相传”“口碑相传”产生良好的效果。如兰考县做好“焦桐传声”文明实践项目,发掘当年焦裕禄为了兰考治理风沙而种植泡桐树的故事,以及老百姓为了当年焦裕禄更名“焦桐”的故事,讲述一代代人在毛泽东、邓小平、习近平同志的思想引导下,苦干加巧干、改变落后面貌的历程,吸引新一代人更加坚定跟党走的信念。同时,还有“红旗渠”艰苦奋斗精神的传播、确山革命根据地红色文化的传播等,文明实践志愿者讲述起来都非常自豪,也特别感染人心、激励人心。我在河南讲课和调查的时候,与许多基层文明实践工作者、文明实践志愿者骨干交流,感觉他们非常朴实、非常真诚,讲述学习和传播新时代新思想的体会,讲述传承红色文化与革命精神,都是非常动情、溢于言表,尤其是希望将这些精神文化运用在现实当中,为老百姓的勤奋劳动、勤劳致富提供指引和帮助。
03传承创新
我经常说,“河南是人口大省,也是文化大省。”在新时代的发展中,作为人口大省,既有很多发展的力量,也有很多压力和困难;作为文化大省,既有很多历史的资源,也有很多包袱和羁绊。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如何针对历史和文化的特点,去粗存精、去伪存真,这是值得思考、值得探索的问题。习近平同志指出,“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近年来,在河南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的推动下,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都非常重视对中华优秀文化元素的发掘和传承,也积极探索中华文化创新发展的有效路径。今年8月举办“文明探源我来说”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文明实践项目展示交流,评出20多个优秀项目进行资助。如舞阳县开展“神奇贾湖”文明探源我来说志愿服务项目,就成为文明实践的特色品牌。贾湖遗址出土的七音骨笛、碳化稻米、契刻符号等将中华文明推进到9000年前,被誉为“人类从蒙昧迈向文明的第一道门槛”,被确认为20世纪全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成功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这里有最早的七声音阶乐器、最早的鼎形器、最早的绿松石装饰物、最早的栽培大豆、最早的文字雏形之一、最早的酒之一,属于家畜驯养、鱼类养殖、稻作农业、纺织业、原始宗教与卜筮起源地,被称作东亚地区万年以来第一座历史丰碑和文化高峰,与同时期西亚两河流域的远古文化相映生辉。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搜集和整理贾湖遗址的资料,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向广大群众传播中华文明,向海内外展示中华文明,产生越来越大、越来越好的影响力。同时,各地区文明实践中心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发展,让中华文明闪烁熠熠光芒。惠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黄河瑰宝”文化传承与创新项目,对黄河澄泥砚采用“传、展、教、创”的方式,赋予新的生命力,展现时代的生机活力。黄河澄泥砚以沉淀千年的黄河渍泥为原料,经特殊炉火烧炼而成,质坚耐磨,在历史上被列为四大名砚。通过非遗传人的创造,以及文明实践志愿者的传播推广,让更多人(尤其是青少年)了解和喜爱,具有新的魅力。作为中原文化大省的河南,新时代文明实践将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创新和发展中华文明元素作为主要内容,取得可喜的成效,作出积极的贡献。
04夯实组织河南省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以来,非常认真扎实地做好组织建设。最重要是抓住两个方面:一是县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实体化运行。通过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实现全省各县区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促进中心(服务中心、事务中心),实现专门场地、专职人员、专项经费的“三落实”。二是县镇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队伍的发展和壮大,全面活跃、发挥作用。我应邀到河南省的一些市县讲课,并且深入不少镇、村调查,发现陪同的文明实践工作人员很有热情,也非常有体会;来自基层的文明实践志愿者讲述开展宣讲宣传、关爱服务等活动的时候,非常用情、非常自豪。这样,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人员与志愿者的相互支持、共同努力,让来自县区、镇村的文明实践实现“有人管、有人做、有人传”,能够真正落到实处。三是省直单位、高校结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热情不减,形成常态化机制。近5年来,157个省直文明单位、121所高校与各自结对的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发挥各自的优势推动资源下沉,送项目、送文化、送培训,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注入强大活力。
05深化服务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进入新阶段,“深化服务”和“拓展服务”成为新的要求。河南省面对发展形势的变化、机构改革的调整,没有产生困扰、没有陷入停顿,而是积极适应新要求、新需求,不断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不断深化拓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一是将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的工作做实做细、深入人心。从原来主要是党员干部深入乡村社区宣讲宣传,深化拓展为组建镇村“奋进”宣讲队、“布谷鸟”宣讲队等,以乡村社区的党员、团员、百姓名嘴、热心志愿者等为主体,开展丰富多样、贴近生活的宣讲宣传。二是围绕乡村振兴、社区治理、共同富裕、美好生活等进行传播推广,激励广大群众共同参与、作出贡献。三是针对“一老一小”、残疾人、特殊家庭开展关爱帮扶,在服务中弘扬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如兰考县退休科技人员组建“一懂两爱”文明实践志愿者队伍,以“懂农业、爱农民、爱农村”为宗旨,深入平原田野、山区农村,为广大农村提供科技传播、农科普及的服务,帮助农村在种植、养殖业中提高产量、提高质量,获得更好的经济收入。又如洛阳市的“守着娃、剪着花,养活自己又养家”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就是洛阳职业技术学院的师生志愿者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多,父母外出务工造成儿童亲情缺失,急需关心和帮助。于是,就吸引农村妇女回乡谋生发展,通过开展文明实践活动,推广传统剪裁培植技术,让妇女们在农村家中“带娃”的过程也能够做手艺、出产品,在文明实践志愿者帮助推广销售中获得生活收入。这些文明实践“接地气”“有实效”的服务项目,不论是科技助农,还是手艺传承,都让新时代文明实践更有吸引力和影响力。
06丰富项目
河南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在鼓励基层探索创新文明实践活动,推动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化运作的同时,也组织开展展示交流活动,让全省的文明实践工作者、文明实践志愿者观摩学习、交流提高。从2022年以来,河南省连续三年举办全省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展示交流会,评选出600多个优秀项目提供传播推广,在项目展示介绍的时候吸引其他团队学习借鉴,邀请专家学者点评鼓励提高项目水平。我有幸应邀连续参加三届展示交流的观摩评审。从第一届不少项目出现“活动与项目分不清”“工作与服务分不清”“新时代文明实践与普通型志愿服务分不清”;到第二届呈现“三个分得清”和凸显新时代文明实践启迪思想、振奋精神的鲜明特征;以及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关爱群众、凝聚群众、引导群众、激励群众的特色亮点;再到第三届呈现出“学思想、见行动”,力争上游、向上向善,让新时代文明实践在广大群众中发挥引领作用、激励作用。各位来自北京、上海、广东、内蒙古以及河南的专家学者,从参加展示交流的文明实践项目中,看到申报项目具有思想性、专业性、创新性、实效性等,都予以高度的评价。如河南省委党校的“豫出彩”文明实践项目,培养教师宣讲队、百姓宣讲队、青年宣讲队等,用生动活泼、本地特色的语言传播新思想新理论,在群众中产生良好的反响,扩大社会覆盖面。又如河南理工大学的“草帽教授团”文明实践项目,教授带着学生做志愿者,深入山区农村了解民情、把握需求,发挥专业知识技术,提供“设计、科研、文化”三位一体的服务,为乡村文明和农民增收提供帮助,几年来完成精品设计500多项,让20000多人受惠受益,效果非常突出。又如汝州金庚康复医院的“豫疆一家亲”文明实践项目,安排医护人员到新疆喀什等地,摸查脑瘫患儿情况,提供义诊义治;并且培训当地的乡村医生,为患儿的后续治疗和康复提供专业服务。该项目在关心和帮助边疆群众的同时,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挥非常特别的积极作用。这些丰富多样、实效明显的项目,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和服务落实落细,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引起社会的认同和好评。
07广泛培训
河南省重视和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培训的工作,我用了“广泛培训”的词进行概括。这是因为在2019年听到河南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介绍一下子建立八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培训基地的时候,我最初不理解为什么建这么多基地。然而,经过几年的实践发展,我发现这确实是快速提高文明实践工作者、文明实践志愿者素质水平,加快提高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水平的有效方式。全省八个培训基地同时发力,邀请省内外专家学者进行场次众多的培训,让更多的文明实践工作者、文明实践志愿者提高认识、提高能力,有利于全面创新工作、全面深化服务。我这些年先后应邀到郑州、洛阳、许昌、开封、新乡、三门峡、南阳等地讲课,既有全省培训班的授课,也有地市的授课;既有现场的授课,也有疫情期间线上的授课。我印象尤其深刻的是新冠疫情比较严重的时期,河南省仍然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培训,通过几个培训基地联系我线上讲课,持续提高文明实践工作者和志愿者的水平。后来,我到河南省一些县区、乡镇调查的时候,发现有连续参加三到四次培训班的基层干部,对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主线和活动,规范和准则,创新特色和实效要求,都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开展活动的时候就尽量避免形式化、做秀式,力求贴近实际、惠及群众。同时,参加多次培训的文明实践志愿者,在策划和实施项目的时候,就掌握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能够将项目做得更实更好,赢得群众的赞赏。作为经济不算发达,财政较为紧张的河南省,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争取资金连续多年做好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者、文明实践志愿者的培训,而且每一次都邀请全国优秀的专家学者,讲述创新理论和实践案例,对于提高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质量有非常大的作用。
08钉钉子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都反复强调要“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河南省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也是非常注重贯彻落实总书记的要求,以钉钉子的精神推进各项工作、落实各项措施。从我们调查的情况看,河南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在三个阶段发挥钉钉子精神,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取得可喜的成效。第一个阶段是在2022年,实现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全覆盖之后,有些地方认为“完成任务”了,有些地方感觉“万事大吉”了,松了一口气。但是这个时候,河南省文明实践抓紧发力,以钉钉子精神做好组织建设和项目建设。通过加大对全省各县市区以及镇村的文明实践工作者、文明实践志愿者培训,夯实队伍、做好项目,并且与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紧密结合,促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深入群众、深化影响。第二个阶段是在2023年,中央和国家机构改革,志愿服务统筹协调职能从中宣部划归中央社会工作部,有些地方感觉文明实践“缺乏抓手”“不知所措。”这时候,河南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继续以钉钉子精神推进工作,并且反复强调“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只能加强、不能削弱。”通过培训辅导,引导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者认识志愿服务统筹协调与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区别,支持和鼓励县区、镇村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继续探索通过志愿服务,在关心帮助群众的过程中教育群众和引导群众,深化新时代新思想在广大群众中的教育熏陶作用。第三个阶段是在2024年,面临经济下行、财政紧张的局面,有些地方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有所放松。这时候,河南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以钉钉子精神继续抓好新时代文明实践,并且推动文明实践在各项社会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创新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在2023年上半年,河南省就积极开展县区、镇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培训辅导,邀请全国专家讲授新时代文明实践激励干部群众振奋精神、干事创业,为社会经济发展增添动力,为社会治理创新激发活力,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这样,文明实践工作者、文明实践志愿者明确了方向、提高了认识,就勇于克服困难、创新创造,开创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良好局面。同时,河南省继续举办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展示交流活动,评选出优秀项目,吸引各地区参考学习,提高文明实践的水平,有效服务社会、服务群众。这样,河南省真正做到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不断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从而推进社会经济、社会治理等各项工作有效发展。
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中的“河南现象”值得重视。作为既不是大中城市,也不是沿海地区,又不是经济发达省份的河南省,近年来坚持不懈抓好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坚持不懈抓好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发展,以“钉钉子精神”和“久久为功”精神,不断深化拓展、不断推进实效,实现提高广大群众思想道德水平,激励广大群众振奋精神,共同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目的。我们作为多年来前往河南省授课辅导、评审观摩、调查研究的专家,记录河南省文明实践工作的特色经验,分析河南省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发展的特色成效,希望对各地区有参考交流价值。
作者简介
谭建光(1960年10月——),教授。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原副会长,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理事,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理事,广东省社工与志愿者合作促进会荣誉会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