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93|回复: 0

谭建光:全面深化改革与“志愿广东”五级联动的发展

372

主题

0

回帖

1201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201
发表于 2024-7-28 21:54:1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全面深化改革与“志愿广东”五级联动的发展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思考
谭建光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必须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此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到2035年,基本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协同高效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广东省作为当代中国志愿服务的发源地之一,作为志愿服务体制机制创新发展的试验区之一,也要在健全志愿服务体系方面勇于探索、创造经验,真正做到“走在前列”。我们作为志愿服务研究专家学者,立足广东、面向全国,不断思考探索创新的有效路径。经过多年的调查研究发现,扎实推进“志愿广东”建设,实现五级联动和全面深化,就是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途径。2022年7月,经省委常委会审议,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印发《关于加快建设“志愿广东”推进志愿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扩大社会参与、激发组织活力、完善工作机制、营造文化氛围、优化发展环境,努力构建具有世界视野、中国特色、岭南风格的‘志愿广东’新格局。”最近,在贯彻落实中央《意见》的过程中,中共广东省委社会工作部征求各方意见和建议,专家学者和志愿者骨干也提出应该以“志愿广东”为抓手,在全面深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健全志愿服务体系。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的志愿服务率先探索、创新发展,形成横向拓展、纵向延伸的格局。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率先诞生广州“志愿服务热线电话”、深圳依法注册“志愿服务社团”,到20世纪90年代全省各市县青年志愿者协会陆续成立,再到进入新时代省市县普遍成立志愿者联合会,呈现出“从珠三角到粤东西北、从城市到农村、从青年到全民”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省、市、县、镇、村五级志愿服务体系逐渐建立起来,从顶层设计到基层创新形成互相支持、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我们这几年常常是上午在省里参加志愿服务工作会议,下午就深入县镇乃至社区、农村辅导志愿服务组织,对“志愿广东”五级联动的发展机制深有感触。为此,特进行详细的分析。


01 志愿广东:顶层设计和统筹推进


广东省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地,也是志愿服务发源地,从广州、深圳率先诞生志愿服务,迄今形成覆盖全省、全面活跃的志愿服务格局。截至2023年底,广东全省注册志愿者超过2300万人,占全省人口近18%,在全国也居于前列。为此,在广东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推进“志愿广东”建设,就是从顶层设计角度制定政策制度,促进志愿服务的发展壮大,在社会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创新、社会民生改善、社会生态建设中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从2009年《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发展志愿服务事业的意见》,提出广东省构建“党政领导、各方参与、服务多样、组织完善、制度健全”的志愿服务格局;到2022年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印发《关于加快建设“志愿广东” 推进志愿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推广广州、深圳‘志愿者之城’建设经验,构建省、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五级联动’工作格局,推动‘志愿广东’建设落地落实落细。”再到2024年广东省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意见》,省委社会工作部统筹协调,提升“志愿广东”建设的水平,进一步发挥“志愿广东”建设的社会作用,为广东争做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排头兵作出贡献。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广东省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也要进一步解除发展中的藩篱和束缚,围绕“志愿广东”五级联动探索创新、创造经验,为全国志愿服务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02 志愿之城:全面发展和提质增效


在深圳、广州的带动下,各地市都积极探索“志愿者之城”“志愿之城”等发展路径,即以市委市政府、市委办市府办或者文明委等形式印发文件,现在由市委社会工作部统筹协调,进一步深化细化志愿服务的各项事业。一是按照中央和省的要求,结合本市特色,构建具有生机活力的“志愿之城”发展机制。特别是体现党建引领、社工部统筹协调、各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力量多元参与、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等。二是推动志愿者学院建设,成立志愿服务枢纽型组织和支持性组织等,为县镇村志愿服务发展繁荣提供有力支持。如广州市最早设立全国第一个政府批准专门编制和专门经费的志愿者学院;深圳市设立由院士担任院长、知名专家担任副院长的高水平志愿者学院;惠州市设立邀请全国专家提供智力支持的志愿者学院;其他城市也建立不同类型的志愿者学院。这样,在加强党的领导前提下,也加强智力支持和专业发展。三是大力营造新时代的志愿服务文化,倡导人人参与志愿服务的社会氛围,让城市发展文明风尚、充满友善互助氛围,特别是倡导“让志愿服务成为时尚生活方式”,“快乐志愿、丰盛人生”等理念,鼓励广大群众自愿参与、乐于参与,并且获得满足感和自豪感。


03 志愿县区:组织建设和项目创新


在志愿服务发展过程中,县区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承担承上启下、推动落实的重要职责。为此,要通过“志愿县区”的建设,夯实志愿服务发展的基础,促进组织壮大和项目繁荣,为镇村志愿服务发展提供支持,为乡村社区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一是注重“总队+联合会”的统筹发展。全面铺开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之后,所有的县区都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总队长由县委书记担任,各部门负责同志作为成员,党员志愿者、青年志愿者和各类群众志愿者都纳入其中。因此,要充分发挥总队的积极作用,推进党政协同、政社联动的志愿服务。同时,县区普遍成立志愿服务联合会(志愿者联合会、志愿者协会)等,作为枢纽型组织,联合与支持各类志愿服务力量。这样,充实和完善志愿服务联合会的运行机制,汇聚社会各界资源,壮大志愿服务力量,开展丰富多样的服务,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二是注重“横向与纵向”的推广。横向是汇聚县区各部门、各企业、各机构的志愿组织力量,各施所长、各有特色,并且将这些志愿服务的项目与活动面向镇村推广,发挥更加广泛的作用。纵向是联动县、镇、村资源,充分发挥县级的统筹支持、推动落实作用,为镇村志愿服务的繁荣提供力量、提供资源,逐渐夯实乡村社区的志愿服务基础。三是成为志愿服务项目的“集散地”。即在县级积极研发和储备志愿服务项目资源,提供镇村选择采用,面向群众开展服务。县区能够保障项目的丰富性和可持续性,也能够根据镇村志愿者队伍的需求进行充实完善,逐渐建立类型多样、不断更新的项目库。为此,省、市要推动“资源下沉”,借助“百千万工程”的契机,充实和壮大县区志愿服务的力量,成为辐射乡镇、村居的有效枢纽。

04 志愿小镇(街道):丰富服务和活跃阵地


乡镇和街道是促进志愿组织不断发展,落实志愿服务项目与活动的关键。一方面,要扎实建设好镇街志愿服务阵地,在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设立志愿服务站,作为志愿组织交流沟通、志愿项目策划研发、志愿文化酝酿传播的基地。如东莞市长安镇将实践阵地建设成为“群众最愿意来的文明实践中心”,既有志愿组织的骨干在阵地组织服务项目、进行服务交流;也有普通群众来到阵地享受优美环境、享受志愿服务。与此同时,有些社区居民、外来人员就是在实践阵地、志愿站点接触之后,触发参与志愿服务的兴趣和热情,成为活跃的志愿者。所以,要充分利用文明集市、志愿大集、爱心超市、积分橱窗等阵地资源,汇聚乡镇、街道的志愿者力量,展示志愿服务的特色亮点。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面向基层,面向乡村社区的志愿服务。在镇志愿服务中心的推动下,鼓励志愿者和志愿组织深入村居,为广大群众提供有特色、有实效的服务。要将“定期服务”与“长期服务”有机结合。一般而言,乡村社区群众平时很少到镇里面来,通常是集市、圩日的时候来镇里市场交易,或者节假日来镇里休闲活动。为此,镇街定期开展的文明集市、志愿圩日、爱心大集等等,就是面向聚集的城乡群众提供关爱和帮助,解决困难与问题。“长期服务”就是发挥镇属特色志愿服务团队的积极作用,面向社区和农村结对服务,尤其是针对“一老一小”、残疾人、困难家庭等开展日常化、持续性的关爱和帮助。这样,“志愿小镇(街道)”的建设,就形成了基层志愿服务的“链接点”,使得省市县的志愿服务资源得以落地,也使得乡村社区志愿服务需求能够汇集,在镇街进行志愿服务力量调配和输送服务,实现良好的社会效益。

05 志愿乡村(社区):人人参与和共建共享


乡村和社区是志愿服务的“主阵地”“主场景”。因此,“志愿乡村(社区)”的建设,成为“志愿广东”建设成效检验的最终环节,也成为志愿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利益需求,在社会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创新、社会民生改善、社会生态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的重要场域。一是营造微观志愿文化,吸引居民、村民、外来人员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最重要是改变人们的一些传统观念,即认为志愿服务是“高大上”的事情,是“很高尚”“很神圣”的人才做的事情,从而造成普通群众与志愿服务之间的隔阂。要在乡村社区中大力宣传志愿服务“人人参与”“人人可为”的观念意识,鼓励每一个人都为社区、为他人提供一点点关爱和帮助,共同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二是在乡村社区打造志愿服务“微景观”。即充分利用党群服务中心、文明实践站打造室内的志愿服务场景,让群众在身边就能够体验志愿服务;同时打造志愿服务基地、驿站、打卡点等,让群众随处可以感受志愿服务、接触志愿服务。三是推广志愿服务的“人人享有”“人人共享”。即设计和实施丰富多样的志愿服务项目,让村居的男女老少都能够享受、受惠。既有关爱帮助“一老一小”、残疾人、特殊困难家庭的服务项目;也有关心帮助普通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服务项目。这样,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够获得志愿者的关心帮助、享受志愿服务发展的成果,也激励人人参与、人人享有。在新时代建设幸福乡村(社区)、美丽乡村(社区)过程中,都要融入更多的志愿服务要素,也体现“志愿乡村(社区)”的特色魅力。

广东省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要大力推进“志愿广东”五级联动的建设,实现志愿服务的加快发展、繁荣兴旺,实现志愿服务的人人参与、人人共享。为此,我们提出几条对策建议,提供参考借鉴。
第一
上下联动,互相促进。

目前,省市层面志愿服务人才多、资源多;镇村基层志愿服务人才少、资源少。为此,建议采取上下联动的“结对发展”。鼓励省市机关、企业、机构等志愿服务人才与乡镇、村居的志愿服务团队结对,提供智力支持、信息支持、资源支持、传播支持等,夯实基层志愿服务发展的力量,促进镇村志愿服务发展创新。

第二
骨干带动,壮大力量。

志愿服务发展中最关键是人的因素,即志愿服务人才的培养、志愿者骨干的发掘。“志愿广东”建设也要培育大量的人才和骨干。一方面,吸引专家学者、专业社工、创意人才等参与“志愿广东”的建设,为规划设计、项目策划、传播推广提供智力支持,更好形成五级联动、相互促进的社会氛围。另一方面,积极做好县镇村志愿组织骨干的发掘和培养,让他们成为基层志愿服务发展的“带头人”,不仅仅自己热情做好事,而且善于团结和激励志愿者“一起做好事”,从而不断壮大志愿服务力量。

第三
项目驱动,丰富服务。

志愿服务发展繁荣的关键是项目化、专业化、精细化、效益化。广东省在率先创办“志交会”及项目大赛的基础上,一方面做好品牌项目的提升和推广;另一方面做好多类型多层次项目库的建设。这样,才能够为“五级联动”提供更多更好的项目,也有利于培育和发展乡村社区的志愿服务微项目,真正贴近群众需求,做好志愿服务。

第四
百姓齐动,全面活跃。

“志愿广东”五级联动的建设,最终要体现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参与、共建共享。为此,党员志愿者示范带动、专业志愿者智力支持、青年志愿者创新活跃、社团志愿者联系协调等,都是为了吸引和激励乡村社区群众了解志愿服务、喜欢志愿服务、参与志愿服务、共享志愿服务。不仅仅城市社区的群众乐于参与,而且要做到农村群众也乐于参与,为此需要探索丰富多样的方式方法。


广东省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区,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也有新作为、新贡献。“志愿广东”五级联动的建设,就是全面深化改革,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有益探索、有效途径。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社会工作部的统筹下,要积极推进部门协同、政社合作、社团活跃、公众参与、覆盖基层、惠及群众的新格局,也在全国志愿服务发展进程中“走在前列”。



作者简介

谭建光(1960年——),教授。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原副会长,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理事、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理事、广东省志愿者联合会原副会长、广东省社工与志愿者合作促进会荣誉会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州志愿者--启智成立30周年纪念版 © 2001-2024 Discuz! Team. Powered by Discuz! W1.5
关灯
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