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81|回复: 0

谭建光:弘扬雷锋精神 彰显青年力量

372

主题

0

回帖

1201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201
发表于 2024-9-16 10:34:1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弘扬雷锋精神  彰显青年力量

2024年辽宁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观察


谭建光


最近,应共青团辽宁省委员会、辽宁省青年志愿者协会的邀请,前往担任第七届辽宁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的评委。我出发之前,听到说近年来辽宁省的青年志愿服务发展遇到“瓶颈”、遇到困难,尤其是经济发展面临困难、社会转型遇到压力,导致青年志愿服务也有一段时间的徘徊。因此,希望通过认真努力开展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发掘优秀的服务项目,以及优秀的志愿者团队,焕发活力、再创辉煌,让青年志愿服务在助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作出更大贡献。为此,我是带着“评审、学习、思考”的心态前来参加辽宁大赛的。“评审”就是履行专业评委的职责,认认真真评选出好的志愿服务项目。“学习”就是观摩和了解作为东北地区、工业基地的辽宁青年志愿服务有哪些特色和潜力。“思考”就是结合广东改革开放先行、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等地方志愿服务的经验,思考辽宁省如何既发挥原有优势,又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将青年志愿服务推向新高潮、发挥新作用。在此,特将一些观察和思考记录下来,提供大家交流分享。


01辽宁省青年志愿服务的鲜明特征

我是南方人,是广东人,对于大东北、对于大沈阳,一直是非常憧憬的,现在也非常有感情。东北抗联的革命故事、东北解放战争的革命故事,东北工业对全国的贡献,东北人在全国发展中的奉献等等,都是非常值得尊敬的。这些,都是辽宁省青年志愿服务发展的良好基础,值得继承和发扬。先说两个40年前的故事。其一:当时我大学毕业不久,前往沈阳参加全国社会学的培训班听课。到了火车站,见到接车人员举的牌子是“欢迎郭建光”。我不禁会心一笑,虽然写错了姓氏,但是由此看出辽宁人也非常了解新四军《沙家浜》的故事,了解新四军指导员郭建光同志的事迹,这就是红色文化的“心灵相通”。其二:我当时进入沈阳市的时候,看到“工农兵雕像”,三个雕像都非常宏伟,我们来自南方的小个子需要仰起头来观看。我们开玩笑说,“腰围都比我们大了两圈。”可见东北人、沈阳人的大气、豪气、爽气。这种“大东北”的精神底气不应该丢掉、不应该消失,依然应该成为激励投身全面现代化建设,走向共同富裕,创造美好生活的动力。我讲这两个故事,就是为了说明辽宁人的“底气”“本色”“优势”,要在新时代发展中再次发挥作用,再次创造辉煌。这也是辽宁省青年志愿服务发展创新的良好基础。

第一、传承红色基因

我们全国各地的人,都对东北抗联的英雄事迹非常崇敬,对东北抗联的精神非常敬仰。全国的抗日战争就是从东北开始的,千百万东北人民包括辽宁人民率先奋起反抗、浴血奋战,为全国抗战坚持持久战并最终夺取胜利,作出极大的牺牲、作出极大的贡献。现在,青年志愿服务项目中,有许多就是传承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的,包括发掘红色历史记忆、关爱革命烈属家人,以及红医乡村行、红歌进社区等等。青年一代继承革命传统,面向时代要求,不断探索创新志愿服务项目,将红色文化、红色基因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发挥更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第二、发挥工人力量

“工人阶级有力量”,钢铁工人特别能战斗,这些特别熟悉的语言,从我在广州上飞机,到沈阳下飞机,都萦绕在我的脑海之中。从解放战争到新中国建设,辽宁省作为最重要的工业基地,为全国生产了大量的产品,为全国输送了大量的人才。如今,在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还看到特别多国有企业青年参赛的项目,其他高校、社会组织的参赛项目也发挥大工业的资源。我们认为“咱们工人有力量”“工人阶级有力量”的传承,也应该成为辽宁省青年志愿服务的宝贵资源。可见,优秀的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就要传承和发扬“工人阶级有力量”,在社会发展、乡村振兴等领域发挥积极作用。

第三、弘扬雷锋精神

“雷锋精神”是全国志愿服务的宝贵财富,更是辽宁省的宝贵财富。雷锋从湖南到辽宁的鞍山钢铁厂当工人,积极报名应征入伍驻扎在抚顺,既认真学习毛主席著作,也积极做好本职工作,更是乐于助人、关心群众。“雷锋精神”在辽宁省青年中代代传承,“东北人都是活雷锋”就是这种友善热情的写照。因此,很多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在展示和介绍的时候,透露出天生就要当好人,天生就要做好事的心态,说明雷锋精神在青年志愿者心目中扎下了根、影响深刻。

第四、激发青年活力

随着振兴东北战略实施进入新阶段,习近平同志多次考察辽宁并提出殷切期望,党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让东北地区重新激发活力。因此,这次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有不少是配合东北振兴、乡村振兴,支持和鼓励青年开展政策传播、智力扶持、爱心扶农、直播助农的项目类型,体现新活力、新魅力。创新的希望在青年,振兴的希望也在青年。辽宁省青年志愿者积极投身振兴东北、振兴辽宁省的事业,发挥聪明才智、发挥创造热情,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邻里守望、关爱互助做起,就能够营造奋进向上、齐心创业的社会氛围。

从辽宁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可以看到东北振兴的希望,可以看到辽宁发展的潜力,可以看到广大青年热情。这些,都体现出青年志愿服务助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02辽宁省青年志愿服务的特色项目

这次评审出来的优秀项目,包括金奖项目和推荐国赛的项目,都各有特色、各有亮点。我从中挑选出六个典型项目进行分析,提供大家分享交流。

第一、踏歌振兴路

沈阳音乐学院大学生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配合辽宁省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赓续传承鲁艺红色基因,“惠民生”“唱新声”“汇合声”,深入基层,走近人民,用艺术语言传播党的理论政策,汇聚强国建设精神力量。100支“红色文艺轻骑兵”队伍,坚守社会主义文艺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的根本立场,开展形式多样的文艺创作与演出,助力辽宁省文旅产业、践行文化强国战略、丰富辽宁省沈阳市百姓文化生活,用艺术语言讲好“辽宁故事”“中国故事”,走出一条属于新时代鲁艺青年的服务人民、服务辽宁之路。项目具体服务内容包括:一是文化润心“惠民生”艺术惠民工程和高雅艺术“五进”,在五一、十一等重要节点走进企业和社区,送上精彩节目和节日祝福。二是轻骑踏歌“唱新声”。以《我和我的祖国》等一大批脍炙人口的鲁艺经典红色文艺作品为载体,通过舞台艺术对党的创新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鲜活的阐释与传播。三是凤鸣凰舞“留美名”。服务辽宁省文体旅融合发展,与沈阳市故宫博物院、中国工业博物馆等展馆签订战略协议,持续提供文艺服务。通过文化名片把“流量”变“留量”,把“网红”变“长红”。四是古韵今声“绘辽宁”。加强志愿服务平台交流,推动辽宁省本土文化题材挖掘与创新性运用,积极编排文艺作品,面向青年群体传播推广。五是击鼓催征“汇合声”。通过走进社区、企业、高新技术科研攻关团队实践演出及志愿服务,团结凝聚中国式现代化奋进力量。参与中俄文化交流等大型活动,讲活中国故事,助力文化强省和文化强国建设。这个项目传承文学艺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以文艺专业大学生志愿者为主题,深入科研机构、工商企业、城市社区、山区农村开展宣传新时代新思想、激励新时代新奋斗的服务活动,为辽宁省全面振兴“鼓与呼”,作出积极的贡献。

第二、幸福自习室

“幸福自习室”是由铁岭市母亲教育中心策划并推动的品牌公益项目。项目植根“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层社会治理、全民终身学习、家校社协同育人”等多个领域,面向城乡居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为主线,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核,通过圆圈讨论分享的形式,围绕如何“建设文明家庭、实施科学家教、传承优良家风”,形成在固定时间和地点、群众持续参与的学习实践模式,实现让社会公益助力文明城市创建、让终身学习成为百姓生活方式、让家庭建设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幸福自习室”项目以“分享产生影响、生活即是教育、家庭就是考场”为核心理念,通过“围圈聊家事儿、共情解心事儿、携手化难事儿”,按照“家庭文化为点、社区教育为线、全民学习为面”的传播节奏,构建“呈现问题、挖掘原因、找出方法、改变观念、落地实践、持续参与、抱团成长”的学习模式,形成“学习者、践行者、改变者、影响者、志愿者”的提升路径,最终让幸福自习室成为一种“新志愿服务”和“心公益模式”。幸福自习室还拓展多样化的服务内容:、植入信访调解。在幸福自习室中多位常年上访的闹访访民如今转变为志愿者,其中银州区首山幸福自习室的推动者和主持人即是一位上访闹访37年的访民;另外,一位缠访28年的78岁老者,如今已经彻底放下。二、导入婚姻调和。该项目与“平衡木工程”项目相结合,重点针对离婚冷静期夫妇进行心理干预和危机调节。如今,此类人群均已经植入到幸福自习室中,通过去标签化的学习,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实现婚姻调和。目前,植入项目并成功调和的夫妇已经累计40余对。三、引入司法调解。该项目与中心“向阳花工程”项目相结合,将涉罪青少年与其父母带入“幸福自习室”学习,在无标签且自由讨论的环境中,众多涉罪未成年人及其父母发生巨大转变。该方式被央广网以“辽宁铁岭:创新举措做优未成年人司法保护检查品牌”为题进行报道。四、切入家校协同。该项目与中心“成长金字塔”项目相融合,与试点中小学学生日常班会进行“置换”,学生通过圆圈讨论的方式分享个人与家人之间、与同学之间、与学校之间的关系,形成学生缓释压力、和解关系、调节矛盾的独特场域,从而有效助力青少年心理健康建设。五、志愿者培养。幸福自习室在千余期的公益实践中,通过持续的家庭家教家风学习,众多的学员完成了“学习者、践行者、改变者、传播者、志愿者”的转变,累计培养了百余名活动执行类志愿者,从事“主持人、摄像人、记录人、编辑人、报道人”志愿服务。幸福自习室是一个特别感动人、特别吸引人的综合性志愿服务项目,既吸引七八十岁的老年志愿者长期参加,也吸引四五十岁的家长志愿者频繁参加,还吸引十多岁的青少年志愿者参加服务与获得体验,培养公民道德素质、培育和谐友善品质,对新时代的人格成长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第三、助农致“阜”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助农致“阜”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项目成立于2022年,由7名工业设计和信息安全专业学生志愿者组成,也吸引其他大学生志愿者参与。专注于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的农产品包装设计,旨在赋能乡村振兴。项目深入分析当地农产品市场现状,结合文化底蕴和市场需求,设计富有创意的包装方案,采用“设计服务+共同创造”等多种模式,提升区域品牌形象。团队重点研究中华玉龙文化,为“广兴隆酒坊”设计了兼具现代与传统的Logo和包装,帮助企业提高品牌辨识度。项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创新设计为县域农产品注入文化内涵,经过两年多的不断努力,该项目荣获“全国百强成果”等多项荣誉,相关事迹被人民网、新华网、辽宁日报等十余家主流媒体报道。本次志愿服务项目涵盖了实地调研、信息收集、报告撰写、创新设计、模式构建与推广以及服务站设立等多个方面,充分体现了团队成员的专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1)组织成员到阜蒙县农业农村局政务实习,围绕农机产业到农机生产、销售、维修企业等地调研,收集企业技术需求20余条,向企业提供技术建议11条。(2)驱车600余公里往返于阜蒙县6个乡镇。为阜蒙县的7个涉农经济体完成59套包装设计方案,其中12套被企业选中,进入生产转化阶段,辐射农户6357户,涉及耕地2万余亩。(3)通过涉农企业、电商服务站、工信部门、包装制造企业、辽宁省包装印刷行业商会等建立全维度的调研体系,形成了多篇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均被采纳。(4)阜蒙县为实现村村通快递,建成192个农村电商服务站,完成了电商服务站的腾讯地图地点标注。(5)开展农机创新设计研发,设计了包括免耕播种机漏播补偿自动化操作平台、大棚多功能机器人等,涉及多种农机类型和技术领域,相关成果将参加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这是高校师生围绕乡村振兴的需要,将专业助农、公益创业和志愿服务相结合,充分发挥作用的项目,产生多方面的良好效益。

第四、筑家暖邻

中建二局北方公司作为大型央企,深知自身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因此为响应国家政策号召,鼓励员工踊跃参与志愿服务,2022年3月3日,中建二局北方公司志愿服务队正式启动了“为爱筑家 服务暖邻”这一具有深远意义的志愿服务项目。该项目自启动以来,已累计深入属地社区达30余个,主要围绕在沈项目周边社区开展志愿服务。直接惠及居民超过50户。项目始终秉持着“项目建设在哪里,志愿服务就延伸到哪里”的坚定理念,确保志愿服务的触角能够覆盖到每一个需要的角落。在居民“点单”式服务的创新模式下,收到了各类建筑相关问题的咨询与需求共计120余项。针对这些需求,志愿者团队利用自身丰富的行业专业知识,通过精心设计的20余场课程讲授和50多次实操指导活动,为居民提供了既专业又贴心的志愿服务。从房屋建筑通病的解析到家居改造的实用建议,到居住时水电等安全隐患排查,力求在每一个环节都做到精准对接、有效服务。在深入困难家庭的走访慰问中,更是倾注了满腔的热情与关怀。截至目前,已走访并慰问了100余户困难家庭,主要针对他们提出的大白脱落、墙面开裂、漏水等具体问题,项目团队迅速响应、立提立修,成功完成了130余处墙面问题的修补工作。这些实实在在的行动极大地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让他们感受到了来自社会的温暖与关怀。此外,还为这些困难家庭送去了包括生活必需品、学习用品等在内的价值超过5万元的慰问品,用实际行动表达了社会对他们生活的关心与支持。这些举措不仅赢得了居民的广泛赞誉,也进一步彰显了中建二局北方公司作为央企的社会责任感与担当。1.老旧房屋改造改善讲座:针对老旧小区特有的结构老化、管线陈旧、发霉长毛等问题举办系列讲座,解答相关疑问,指导改善改造,助力老旧房屋焕发新颜。2.新房验收指南:举办新房验收知识讲座,资深工程师现场授课,教授居民如何检查房屋质量、设施设备等,并提供答疑服务,新房问题一网打尽。3.家居装修秘籍:专业人员分享家居装修的流行趋势与设计理念,提供实用装修建议和案例,讲解装修材料的选择、施工注意事项及后期维护方法,助力打造梦想家居。4.困难家庭暖阳计划:深入困难家庭探访慰问,倾听他们的故事和难处,送上精心准备的慰问品,并提供清洁和整理服务;建立困难家庭档案,结合讲座内容及实际需求提供装修建议,提供房屋抹灰、大白修复等免费或优惠服务,改善居住环境。5.绿意盎然社区行:定期开展清扫大行动,鼓励居民参与绿色社区建设;普及绿色建筑理念,介绍环保材料与技术,促进社区可持续发展。6.知识咨询窗口:设立建筑知识咨询窗口,为居民提供个性化的建筑咨询服务,解答关于房屋结构、装修设计、维修改造等问题,提高居民的建筑素养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项目已覆盖沈阳市多个社区,包括保安寺社区、阳光100社区等,直接受益居民超过50户。累计完成房屋维修改造项目120余项,其中老旧门窗维修30户,大白墙面翻新45户,电路水路改造45户。为空巢老人、特殊群体提供定期探访服务150余次,赠送生活物资价值超过5万元,组织爱心活动(如包饺子、教盲人电脑软件等)20余次。项目通过媒体宣传报道20余篇,社交媒体互动量超过10万次,有效提升了社会对志愿服务和社区建设的关注度与参与度。这就是国有企业的员工“建筑为人民”与“志愿为人民”相结合的典型案例,在前往祖国有需要的地方开展建筑事业的时候拼搏奋斗、建功立业;同时在业余时间深入社区农村,关心帮助有需要的群众。将党员的奉献、工人阶级的奉献融入志愿服务活动之中,帮助了城乡群众,也提升了员工素质。

第五、对面朗读

辽宁省图书馆“对面朗读”文化助盲项目始创于2003年,二十多年来,始终以“为视障读者提供更为广阔的文化空间和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以文化的软力量支撑起残障朋友们的精神世界,引导其走出小天地,走进大社会”为目标,为辽沈地区视障读者提供贴心的文化服务。服务内容主要为每周五下午助盲志愿服务团队走进沈阳市盲校,为盲童开设贴近社会的“文化实践课”,到现在后期陆续开展的“书香千里——为盲人送书上门”“心目影院——无障碍电影播放”等形式多样的文化志愿服务内容,为视障读者打开了一扇窗。“对面朗读”活动在成立之初主要是为盲人提供电话预约阅读服务,让志愿者与盲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以最直接的方式相互传递有效信息。为了解决视障儿童在校出行不便的问题,辽宁省图书馆于2005年组建一支专业视障阅读服务团队,定期走入沈阳市盲校,为那里的盲童开设“社会实践课”,将文化服务送到盲童身边。沈阳市盲校义务教育阶段共有9个年级9个班,据此共召集、组建9支志愿服务分队,进行定班定岗服务,陪伴孩子的成长,直到初中毕业。每学期初,按照总队的年度工作计划,每月统一活动主题,各分队根据不同年级孩子特点,制定出相应的活动计划。活动内容主要以游戏、聊天、讲故事为主,每次一小时,做到有差异性的统一管理。“对面朗读”文化助盲项目一方面积极通过新媒体等方式吸引更多志愿者“走进来”,参与各类文化助盲活动;另一方面借助全省联盟让更多文化助盲服务“走出去”,形成更广泛的服务效应。而志愿者走进公共图书馆参与文化助盲服务的直接动力源于志愿者个人身处社会生活中的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高层次需求,即尊重与自我实现的需要。社会责任意识和公共服务意识的驱动下,志愿者有参与公共事务的意愿,希望通过志愿服务获得价值实现、集体关怀、增强自尊、加强理解以及个人发展。“对面朗读”通过志愿服务标准化的规范管理,实现志愿者心理赋能,增强志愿者的身份感知并在公共图书馆获得个人空间和被接纳,以此促进志愿者个人和图书馆事业的同步发展。从2005年第一个活动班级,到现在,辽宁省图书馆“对面朗读”志愿服务团队,已经陆续送走了20个毕业班,有的孩子留在盲校学习按摩技术,有的孩子选择读高中、考大学,陆续走上了工作岗位,用自己的双手收获了回报。截止至2024年4月,“对面朗读”活动共开展社会实践课400期,参与志愿者近万人次。这个项目是图书馆的文化志愿者关心和帮助特殊人群的服务,非常细心、非常有创意,产生特别好的效果,值得学习推广。

第六、益路相伴

在大学中有一部分学生家庭困难,但因扶贫过程中因政策、人为等特殊因素,导致未获得贫困生助学金,且受成长环境影响,容易陷入自卑与缺乏自信的困境,甚至有辍学肄业的情况发生,进而影响到就业前景。这些学生被形象地称为“隐形贫困生”。根据调研,沈阳工程学院电力学院每年有大量学生参加国家电网公司全国考试,但校外补课培训费高达32000元,“隐形贫困生”很难支付高额费用,往往通过自学参加考试,缺少考试培训资源,成绩不理想,据调查数据表明,国家电网公司2023年辽宁省录取率为12.5%,而贫困生因难以支付校外补课培训费,录取率仅为4.5%,且缺少就业实习资源,工作不理想。团队据此迅速制定方案,关爱“隐形贫困生”心理健康,缓解经济压力,提供就业培训辅导、实习平台,助力找到心仪工作,成长为社会栋梁之材,个人反哺参加项目,将爱心持续接力传递。一、强化“聚力”。全面构建内外多元协调机制。高度重视,专题部署,成立志愿服务项目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制定了《实施方案》,明确要求,落实责任,激发动力。整合资源,形成工作合力,主动联系学校对接,摸清“隐形贫困生”所需所想,14年间,筛选帮扶对象40名,达107人次。二、对标“精准”。全面定制立体对接帮扶方案。按照“一对一”结对的原则,通过“一人一档”为40名“隐形贫困生”建立大学4年个人档案,并按需进行分类,以需求为依据进行服务。在项目开展过程中,青年志愿者服务队通过电力系统资源联系往届国考取得优异成绩的志愿者,对帮扶对象进行“一对一”考前辅导,有效弥补教育培训资源短缺问题。三、突出“认同”。全面打造“‘益’路相伴,爱心接力”志愿服务品牌。采取“1+3+6”运营模式,对40名“隐形贫困生”开展公益爱心帮扶。即:志愿者与大学生“一对一”结对帮扶;从工作就业选择、心理健康支持、生活关心关爱三个维度,采取积分制助学、即时暖心呵护、冬日阳光课堂、志愿者捐资助学、实习实训平台、户外视野开拓等六大特色亮点活动,给予“隐形贫困生”全方位关爱,改变自卑心理,减轻家庭负担,提供更好择业选择,将项目做优做实。一、服务对象层面。(1)帮扶对象拥有光明未来。“隐形贫困生”得到关注,减缓了经济压力,将更多精力投入学习,通过就业前“一对一”学习辅导,弥补教育培训短板,使其有了更优的就业选择。14年间,累计帮扶学生40人,达107人次,共计捐款322000元;其中2人通过研究生考试,15人在读;其余25人全部参加国考,16人进入国家电网公司以及大唐电力等国企、央企,通过国考就业率由4.5%提升至64%。(2)帮扶对象心态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自卑心减少,表达自主性增强。社会工作者通过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服务。在针对40名服务对象满意度调查中发现,85.1%的服务对象对项目感到非常满意;剩余10.6%的服务对象对项目感到比较满意,4.3%的服务对象认为志愿者的陪伴对自己的生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其中以“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更愿意表达交流”“自主性明显提高”三种变化为主。二、“隐形贫困生”家庭层面及其学校层面。活动的开展直接或间接影响其帮扶对象的家庭和学校,项目期间,收到帮扶对象家庭及校方的感谢信、文创作品、锦旗等,均表示非常感谢志愿者对其子女以及学校开展的服务,也改变了他们对于社会公益的看法。三、社会影响层面。以系列服务活动为媒介,提高了40名“隐形贫困生”及其家庭在社会活动中的参与度和对社会活动关注度。参与项目的志愿者们在活动中锤炼了自我,提高了自身综合素质,14年间,35名志愿者被电力系统选树典型,32人被评为青年骨干,13人走向中层领导岗位。这个项目,是志愿者精准识别,发现未能纳入政策资助,但是确实家庭遇到困难,需要关心帮助的学生,以筹集社会资助和提供志愿服务帮助的方式,解决学生的生活事迹困难,引导他们健康快乐成长。这样,就通过志愿者的关爱和帮助,让每一个大学生都获得安心学习、安心生活、健康成长的机会。我们认为这种关爱帮助“隐形贫困生”的志愿服务项目也是非常必要,非常有价值的。

今年的辽宁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评选出100个优秀项目,并且向国赛推荐33个候选项目。我们从中选取六个项目进行介绍分析,看到围绕助力辽宁发展、乡村振兴、一老一小、助残助困、文化传播和邻里守望等,都激发志愿服务的活力,产生良好的社会反响。只要将这些项目做深做实,不断丰富,就能够在中国式现代化进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03几点启示

我在参加辽宁大赛评审,观摩青年志愿服务项目的时候,获得几点启迪,特分享如下。

第一、体现家国情怀

我们在评审项目,听取青年志愿者介绍的时候,经常想起东北人常说的话,“我是中国人,也是东北人。”因为,见面交流的时候,我们习惯询问,“你家乡在哪里?”辽宁青年志愿者说,虽然家乡在山东、山西、陕西、河北等地,但是几代人都是在东北大地出生和成长,既思念在内地的故乡,也留恋出生成长的黑土地。为此,在很多辽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中,既有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元素,也有发挥东北文化特长的元素;既有弘扬爱国主义的元素,也有体现乡土人情的元素。如“踏歌振兴路”就是艺术青年发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辽宁大地为振兴发展“鼓与呼”,为中国式现代化“鼓与呼”。青年志愿者以作为中国人为自豪,也以为东北振兴做贡献为自豪,这种家国情怀,是非常珍贵的。

第二、体现地方特色

我们近年来在全国各地评审青年志愿服务项目的时候,逐渐有新的认识、新的理念。过去总是说,“沿海地区志愿服务做得好一些,大中城市志愿服务做得好一些。”然而,我们深入大江南北、山区平原地区观摩和评审项目的时候,发现很多省市区都发挥本地特色,不断探索创新,形成特色和亮点。这次辽宁青年志愿服务大赛的项目中,体现出的热情奉献、敢于创新、追求卓越等,既有雷锋精神的传承和影响,也有工人阶级品格的传承和影响。我们想,辽宁省青年志愿服务大赛一届又一届举办,激励和支持青年志愿者探索创新,就会不断涌现具有鲜明特色的优秀项目,也在全国展现风采。


第三、体现人间烟火

东北人、辽宁人是非常热爱生活,具有浓厚人间烟火味的。这一点,在辽宁大赛的青年志愿服务项目中体现出来。如“幸福自习室”项目,我们最初以为仅仅是听课、讨论等内容,但是志愿者介绍这个项目深入村居的家家户户、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到争当好人、争做好事,都是“幸福自习室”的内容。还有“筑家暖邻”项目,不仅仅是帮助孤寡老人、空巢老人、困难老人等修缮旧屋,而且开展陪伴、交流、捐助、帮扶等等服务,青年志愿者就像家人一样关心关爱老人。这些就是非常温暖的人间烟火,也是青年志愿服务最打动人、感染人的地方。


第四、体现美好向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也是青年志愿服务的目标。因此,辽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有许多是针对社区群众、农村群众对生活改善、对发展机遇的期盼,开展针对性强、富有成效的服务。如“对面朗读”项目贴近视障人群的身边,以亲切动听的朗读,激发他们生活的愿望,帮助他们勇敢追求更好的生活。如“益路相伴”项目,发现“隐形贫困生”的困难和需求之后,以个性化、人性化的方式关爱帮助,尤其是在帮扶过程中鼓励他们追求梦想、努力成长。还有“红医乡村行”项目,深入山区农村为群众提供义诊、义灸等服务,还传递健康生活、生活营养的知识,帮助乡村群众走向美好幸福的生活。这些,都是志愿者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为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坚实基础。

以上是我参加辽宁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的观察和思考,是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志愿者和志愿组织交流分享。有不妥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在此特别感谢辽宁省青年志愿者协会的邀请,特别感谢辽宁省青年志愿者的奉献和服务,特别感谢大赛志愿者的热情接待,再次感谢。


作者简介

谭建光(1960年10月——),教授。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原副会长,广东省志愿者联合会原副会长,广东省社工与志愿者合作促进会荣誉会长,广东省团校(广东青年政治学院)教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州志愿者--启智成立30周年纪念版 © 2001-2024 Discuz! Team. Powered by Discuz! W1.5
关灯
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